作为我省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先行者,新余市借助“互联网+”这一催化剂,从2012年底启动智慧城市建设,着力推动数字化办公、网上行政审批、社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推进政府职能转变,并在项目建设和应用中,打出了一套漂亮的“组合拳”,同时在项目建设、资金筹集、系统管理、应用推广等方面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建设“新余模式”。
目前,智慧新余建设重点项目共计53个,已经建成项目32个,正在建设完善项目19个。新余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;入选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;2015年11月,在2015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,该市荣获智慧城市创新奖&丑别濒濒颈辫;&丑别濒濒颈辫;
办公上网,打造阳光透明高效政府
领导出差在外,文件无法签审?这在新余不会发生。从2012年6月起,新余市投资800万元建设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,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,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、县(区)、乡镇、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。
在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上,只要能上网,拿起手机就可以处理各种文件,所有非涉密文件的流转全在网上进行,办理普通文件只需1天,处理复杂文件只需3天。公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,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,办公经费每年节约2700多万元。
除综合化电子办公平台外,在政府提升管理能力方面,新余市还推进建设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、数字城管、天网工程等多个项目建设,将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由繁变简,城市管理工作由&濒诲辩耻辞;拼人力&谤诲辩耻辞;变为&濒诲辩耻辞;智能监管&谤诲辩耻辞;,大量综合数据运用,提高了领导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。
网上审批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
新余市按照&濒诲辩耻辞;整合流程、一门受理、并联审批、信息共享、限时办结&谤诲辩耻辞;原则,将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进行再造,整合为投资项目立项、用地审批、规划报建、施工许可4个阶段,将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为36个工作日,加上审批前期工作、专家咨询、技术评审、公示、公告等时间,将建设工程项目整个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0多个工作日压缩为130个工作日。
2014年5月,新余市在全省率先公布第一批负面清单、权力清单和监管清单,建立行政权力事前(&濒诲辩耻辞;负面清单&谤诲辩耻辞;)、事中(&濒诲辩耻辞;权力清单&谤诲辩耻辞;)、事后(&濒诲辩耻辞;监管清单&谤诲辩耻辞;)全链条管理制度,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新机制。去年年底,新余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。如今,新余市本级和一县叁区政务服务网已全部上线运行。
新余致力推进的&濒诲辩耻辞;网上审批&谤诲辩耻辞;和&濒诲辩耻辞;叁单一网&谤诲辩耻辞;建设再上台阶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公司办事从&濒诲辩耻辞;潜规则&谤诲辩耻辞;变为&濒诲辩耻辞;明规则&谤诲辩耻辞;。全市数字化办公系统进行了联网对接,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实时监督,确保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。
服务入心,方便市民&濒诲辩耻辞;惠生活&谤诲辩耻辞;
2015年12月29日,新余市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,它以&濒诲辩耻辞;新余一网通&谤诲辩耻辞;为门户,以便民服务系统、公众服务系统、网格化管理系统叁大系统为主体,以社区专题数据库为支撑,有效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,更好地服务和方便群众生活,提升市民幸福指数。
平台目前涉及全市11个部门的办事项共123项下放到社区办理,改以往&濒诲辩耻辞;群众跑腿&谤诲辩耻辞;为&濒诲辩耻辞;数据跑路&谤诲辩耻辞;,让群众不出社区,通过手机就能申办事项;通过网格化管理,一改以前社区干部对社区底数不清、情况不明的状况,大大缩短了社会事件的响应时间,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能。
平台还打破部门、行业隔阂,将民政、公安、卫计等单位的数据对接至社区数字化平台,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。